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资讯 集团快讯

10

10月

疫情之后,冻品批发市场路在何方?传统经销商如何抓住风口?

发布者:  浏览次数:421

自改革开放至今,中国冻品批发市场共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,即自发萌芽阶段、快速发展阶段、盲目发展阶段、规范发展阶段、质的提升阶段、集团化发展阶段。新冠疫情之后,中国传统冻品批发市场路在何方?


经过30年的发展演变,农产品批发市场由***初的“以零带批”已逐步发展为“批发为主”的营运模式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目前我国拥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近5000家,其中亿元以上市场占34%,覆盖国内80%以上人群,占据农产品流通份额80%以上。


“当然,在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下,冻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日益凸显。”中国肉类协会冷链物流分会常务副会长、济南维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增鑫提到,“目前冻品批发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。”



中国肉类协会冷链物流分会常务副会长、济南维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增鑫


1. 交易秩序混乱

由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、交易规模大、人员流动多,导致市场管理难度高,环境脏乱,交通拥堵等问题,且多年来没有太大改善。


2. 市场监管不严

相比较于零售行业现代化管理的日益完善,农批市场管理水平没有随规模扩张而显著提高。农产品标准化、全程冷链、可追溯等理念的落地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。


3. 区域布局缺乏整体规划

我国冻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是随城市发展自然形成,缺乏整体规划布局,影响了产品配送效率。随着城市圈不断扩大,市场从建设时的“地处郊区”变成了寸土寸金的“中心地段”,极易造成交通拥堵。


4. 经济效益见效慢

市场作为经济主体,首先考虑的是生存与收益问题,其投资主体多是企业,市场的投资、运营、管理、盈亏等各环节均由企业自主承担。对于需要大量投入人力、物力且资金又无法快速提高市场运营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,例如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就显得发展滞后。


5. 冷库设置设备老化

传统冷库建设模式多为集中性大冷库,以大宗商品的存储为主,无法满足现有渠道。尤其是电商环境下,生鲜品牌商对仓储管理多元化需求,进而致使仓库整体利用率低下。冷库作为生鲜流通环节的核心环节,对生鲜产品库内管理经验方面的稀缺,成为未来面对的强大挑战。


2020年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,冻品批发行业屡遭重创,但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趋稳,餐饮业逐渐复苏,冻品批发市场也迎来了“小阳春”。对于冻品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王增鑫表示,“功能性、公益性、信息化是冻品批发市场发展的主旋律”。


1. 批发市场仍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。

中国城市农产品消费的70%—80%仍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,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,批发市场的“集货”功能和“散货”功能仍将不可替代。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,流通份额会不断降低,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市场的零批分离。


2. 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方向将更加明晰。

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解决“卖难”、稳定产销、保证供应等重要的公益功能。


3. 批发市场将实现线上、线下协调发展。

“互联网 + 农批市场”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农批市场发展的主要模式。


首先,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,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、规模化管理,市场内部注重数据采集、信息发布、智能支付、溯源管理、电商应用等功能,加速与电商平台合作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

其次,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,将系统进行深入整合,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,将肉、菜、水产、水果等行业纳入农批市场******管理,对市场商户采购进货、食品检测、交易明细、销售终端等方面数据进行存储,打造健全的市场多环节信息数据库。


***后,善于运用技术手段,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、关联消费特点等,深入分析消费者购物偏好,精准找到扩大消费群体的营销点,发展相关产品体系,扩大消费群体,促进“互联网+农批市场”模式发展。